上海大学遗址

  青云路315弄(原青岛路青云里)、陕西北路299弄4—12号(原时应里522—526号)、青云路167弄(原青岛路师寿坊),分别在1922年10月至1924年2月、1924年2月至1927年、1925年8月作为上海大学校舍。

94、上海大学旧址.jpg

  青云里和师寿坊校舍在1932年一·二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毁,时应里校舍因市政建设被拆,拟异地重建。1959年,时应里校舍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,1987年,青云里校舍和师寿坊校舍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级纪念地。原青云里和师寿坊校舍现为居民住宅,原时应里校舍现为商务楼宇。

  上海大学前身是1922年春创办的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(位于青云路青云里)。因校长假借学者名流之名办校,又携款出国引发学潮。学生要求改造学校,请陈独秀或于右任为校长。

青云路309号—317弄处(在六十中学操场的后面有一片纪念墙,据说牌子在学校仓库.不对外开放。

    1922年正值国共两党酝酿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时期,中共中央考虑由国民党出面筹办学校更加有利,便告知学生代表请于右任担任校长。在学生代表及于氏好友的劝说下,于右任应允出任校长,同时建议改校名为上海大学(简称“上大”)。

  于右任出任校长后,发动国共两党力量共同办学。聘请邵力子出任副校长,经李大钊介绍,聘请邓中夏为校务长、瞿秋白为教务长。建立评议会作为学校的领导决策机构,请孙中山为名誉校董。于右任在筹备办学经费、扩建校舍等方面尽心竭力,但因忙于政务,学校的实际领导一直由共产党和与共产党关系深厚的人士担任。邓中夏出任校务长后,制定《上海大学章程》,明确规定“本大学以养成建国人才,促进文化事业为宗旨”。上大开设具有特色的社会学系,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,引导学生参加革命实践。聘请贤才任教,邀请名流讲座。聘请朱自清、田汉、俞平伯、周建人、郑振铎以及共产党员蔡和森、恽代英、沈雁冰、任弼时、萧楚女、蒋光慈等到校任教。


分享